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五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6页32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五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doc
文档介绍:
专题五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遵意发挥,提纲点睛
练真题 明考情
一、扩展语句
1.(2017·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6分)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根据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且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不少于100字。其次,研读文本材料。文本的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需要转换成第三人称,诗句简练,需要适当补充心理描写,如坐在台阶上他想到了什么,看见蚂蚁之后他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最后,结合原有叙述语句,形成答案。
答案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2.(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续写。解答该题,要扣紧题干中的“续写”二字,围绕“不肯睡觉”的主线,写动作,写语言;要着力表现儿童的性格特点;语言风格要与原作基本一致;原作代答案。
答案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Sweet And 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无锡话:“快睡!”)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又睁眼。
3.(2012·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 考查扩展语句以及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题目规定了描写的场景,要求明确,要点在于“描写”“比喻”“拟人”,重在考查形象思维能力。本题看似平易,实则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描写能力。要将规定的情境扩充成一段文字,并体现“描写性”特点,先根据题目提供的词语构想一个合理的情境,“初冬”“疾风骤雨”构成了画面背景,“银杏树”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凋零”则表现银杏树叶的形态。再体现“描写性”的特点,描写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重点运用规定的两种修辞手法,修辞运用要鲜明准确。扩写时,还可用形容词适当修饰,用动词具体刻画。
答案 初冬的黄昏,疾风骤雨中,银杏树上的叶子被卷离了枝干,如同一面面小扇子在空中飞舞,这是生命的舞者在演绎凋零前的最后乐章。
4.(2011·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解析 对这一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的明确要求,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答案 苗圃在《高兴》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雷人,讲的陕西方言也相当给力,这让苗圃的粉丝们感到妙趣横生。
二、压缩语段
5.(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作答压缩语段题,首先通读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