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20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教师版.docx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专题 五
××
文言文阅读
考向预测
[考情报告]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体裁
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人物
传记
《宋史·苏轼传》、《宋史·王安中传》、《晋书·王彪之传》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考查目的;命题上,不仅考查对文言文的认读理解能力,考查对其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断句的能力,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题型固定,新课标卷一直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单选题,一个主观的翻译题,共19分;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另加一道简答题,共20分。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
人物传记
《明史·左光斗传》
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②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③归纳、分析概括内容和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根据内容提取信息简答。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知识与技能的梳理
1.文言文断句相关方法
古人写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标点,因此读文言文时要靠读者自己断句,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词、词组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在文言文断句的具体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名词、特殊语序及句式、对话的标志、虚词等进行判断。名词主要指断句材料中的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事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而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语序和句式往往也是断句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文言文中有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往往其后是断点所在。而文言虚词中,“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一般跟句号,“哉”后面跟感叹号;“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2.识记文化常识相关方法
古汉语文化常识多而分散,且无系统性,复****难度大。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1)收集、整理。要收集整理成册,方便及时学****与复****2)巧妙记忆。利用谐音、记字头、联想、编顺口溜等方法记忆,适合自己即可。
(3)巩固复****内容多而零散,不要奢求一次就能全部记住,要及时复****建议做好计划,如每周记多少,每月完成多少,多久复****一次,等等。
3.内容分析概括相关方法
(1)识陷阱
高考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或夸大事实,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高考设题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要求考生从其中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
(2)明步骤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①通读全文,理解大意。考生要把主要内容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②题文对照,逐项检查。考生要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色,事情的件数和行为的程度、效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找出似是而非之处。
4.文言翻译相关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删”,就是删除。删掉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
(3)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这就是增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时,最好加括号。
(4)换。有些词,在古汉语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5)调。调整的主要是文言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
(6)变。需要变通的词语主要表现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通。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