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docx
文档介绍:
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一、诗歌中虚与实
实与虚本来都是美术上的术语。“实”本来是指图画中细致丰富的地方,而“虚”本来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清】笪重光《画筌》:“无画处皆成妙境。”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
1、已逝之境。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的设想。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未来之境。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3、想象与联想之境。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以及梦境居多。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虚写与实写常考的四种手法:
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2、化实为虚
3、化虚为实
4、对写法
三、“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实中有虚
这一类的诗歌比较多,有些诗人大量描写眼前之景,来暗含心中之意,这种写法含蓄而有韵味,让读者回味无穷,如王之焕作品《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当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写的是实景,一山一水历历如在眼前;而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由实见虚,把景物与自己的胸怀连成了一片,从视野的广阔,可以想见胸襟与抱负的远大。并且,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所以说这是一首实写与虚写完美结合的作品。
又如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都是实景,而其中却暗含了虚景——六朝古都的繁华。虽然作者没有将六朝景象直接展示在我们眼前,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的车水马龙、富贵繁荣,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作者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