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考点4 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教案.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2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考点4 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教案.doc
文档介绍:
考点4 小说的语言与文体特征
对小说语言的鉴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修辞技巧、刻画人物的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对小说文本特征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手法的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如何理解,“故事”与“新编”的解读,都属于对小说文本特征的深度考查。
一、语言特色鉴赏题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要熟悉小说语言常见的风格类型和描写技巧,深入阅读文本,精准判断分析。
☞掌握核心知识
(一)小说语言常见的风格类型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
→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用描绘性语言
华丽
多用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典雅)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

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另外,语言风格的赏析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十年探索”时期的时代特征;“共享汽车”“手机支付”“云计算”则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20·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雪》)
(2)(2019·浙江卷)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呼兰河传(节选)》]
(3)(2018·全国卷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有声电影》)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落实关键能力
鉴赏语言特色“3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断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20·浙江卷)阅读《雪》(阅读文本见“第2讲[典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题干中要求就“语言特点”进行“赏析”,可从词语的选用(叠词、动词、形容词等),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句式的选用(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散句、整散句结合等),语言的风格(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方言口语等)这些角度来加以分析。
第二步:抓角度,细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语言运
用的手法
角度看 
“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簌簌”“沙沙”是叠词,也是拟声词,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体现出环境的静谧,衬托中尉见到花园并非想象之景时微妙的心理。
从描写技
巧角度看
当中尉走到亭子里时,远方“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从后文看,男女主人公在这里相遇
,显然,这样美妙的景物描写有着暗示或象征意味。
从语言风
格角度看
当中尉打开小门时,“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这是因为站长告诉他,他父亲已经去世,他本以为家里是荒凉的,但是眼前的景象是树枝上有雪花飘落,“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显然,花园的“抖动”是眼前的景象引起了中尉内心的震动,是他的内心掀起了波澜,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组织答案]                                     
                                
[答案] 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②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