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卷7-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全真模拟卷2月卷(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卷7-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全真模拟卷2月卷(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
第七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1·江苏连云港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两者之间是什么辩证关系呢?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矛盾的,尽管对单个地区、单个企业来说,两者可能是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讲?现在,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占全球1/5的市场,再发展当然主要靠自己,不能靠境外的市场。所以第一个要求,内循环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内循环带来量。
那么如何促进内循环?
第一,要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当前中国社会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和10亿较低收入群体,对于前者,建议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释放私人消费;对于后者,建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用3个五年计划时间,再帮助4亿人口迈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建议在城镇化方面下大力气,要让那些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变成城市的居民,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扎根落户。
第二,转变经济的发展重点。改革开放40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什么呢?就是要给地方政府官员合适的激励和约束,使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但过去地方政府的激励主要在生产环节,官员的主要激励是抓生产、抓项目、抓投资。现在要适当调整激励方式,引导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抓本地的收入和消费,建议研究将部分税收由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由生产地征收改为消费地征收,同时建议将居民的满意度调查纳入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激励各级干部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
外循环的意义何在呢?外循环刺激我们提高质。
我们为什么过去落后?从历史上看,明初以后不搞国际贸易,搞了海禁。一旦不学****就不能进步,过去五百年的惨痛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学****不能关起门来自个儿竞争。比如格力电器要出口,无形中必须要按照国际标准做事,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有这个压力,必须学****学****者不光是企业家、工人,也包括政府官员。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多,不用学英语了,讲汉语就行了。这个不对,人再多,关起门来没用,别人也有可能故意来找茬儿,所以学外语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外循环根本的要求,强迫你睁开眼睛,这样中国的好东西才能对外推广,好的技术才能推广,最终才能做大做强,要不然再好的玩意儿闷在家里也烂掉了。举一个例子,抖音是很先进的,它的算法很牛,年轻人喜欢,这个技术我们领先,如果抖音不去欧洲、不去美国,就在国内玩儿,很难保持领先,只有把自己的平台往外扩大,才能赢者通吃。
所以内循环和外循环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实际上是统一的,不要只强调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
(摘编自李稻葵《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辩证关系》,《大洋网》,2020年8月)
材料二: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障碍。
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着力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循环的根本动力。要落实好“双循环”发展,就要认识科技创新在促进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一方面,科技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我国产业链从下游逐渐向中上游发展,实现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物质基础,是释放国内需求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带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升级,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摆脱对国外高品质产品的依赖。
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高技术供给不足是我国国内大循环的短板。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是在半导体、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制造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高科技产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最精华的部分,是评价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真正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循环流动,就要把高科技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尽快补齐产业短板。
科学技术是应对国际冲击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高铁、5G、航空航天、第四代核电等关键技术走出国门,依托科学技术融入国际大循环迈出主动布局的历史性步伐。同时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