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二 任务一 借助导图,打开思路,行文方有章法.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7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二 任务一 借助导图,打开思路,行文方有章法.docx
文档介绍:
任务一 借助导图,打开思路,行文方有章法
[走进任务] 高考写作要求是:体现文体特征,结构完整。体现文体特征,就是写什么文体就像什么文体;结构完整,就是用清晰的思路来写作。而在议论文写作这方面考生已有所积累,学****中也有大量思路导图可供借鉴。如果能很好地借助这些思路导图,认真揣摩、熟练掌握,那么,就可以做到行文有章法,文体最规范,驱遣任我意。同时,在考场上节约时间,快速成文,易得高分。
一、并列式思路导图
1.思路导图及解说
思路导图
导图解说
引论
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本论
并列分论点①+论据①+分析论证
并列分论点②+论据②+分析论证
并列分论点③+论据③+分析论证
结论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2.考场范文示例
考生根据试题要求,确立了“薪火中国梦,激昂家国情”的中心论点,采用并列式逻辑思路,围绕“怎么办”,确立三个筋骨句,采用相似联想,调动六个关键素材,依此行文思想通畅、内容充实。
3.运用注意事项
(1)紧密围绕中心论点思考,可从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任选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
(2)筋骨句(分论点)之间,不可有交叉、包容的关系;句式保持一致,显得结构整齐、严谨。
(3)关键材料,在内涵与中心论点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典型、新颖,如这里引入的武汉前线84岁高龄的抗疫功臣钟南山的材料,就典型而新颖。
边练边悟1 请以“做人要心存敬畏”为中心论点,画出并列式思路导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二、对比(对照)式思路导图
1.思路导图及解说
思路导图
导图解说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对比式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纵比,即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现在对比;(2)横比,即把这种现象和那种现象,这个人和那个人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和事。
本论
分论点+正面论证
分论点+反面论证
正反论证+分析点题
结论
总结全文
2.考场范文示例
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拟定“将军立马,遮面琵琶”这个标题,形象地昭示了全文中心——欣赏中国雄浑豪放、柔婉细腻两种不同风格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段落内容的对比关系。据此,考生设立“欣赏中国,欣赏她最广阔的苍漠”“欣赏中国,欣赏她最细致的温柔”两个含有对比关系的分论点,分别选取敦煌、长城,李清照、林黛玉为例分析论述,在鲜明的对比中,让读者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运用注意事项
(1)围绕中心论点确定对比点,选择对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