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01 辨析易混实词虚词-2021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微积累.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27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01 辨析易混实词虚词-2021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微积累.docx
文档介绍:
微积累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1辨明易混实、虚词
第一类 易混实词
1.爱恋·爱怜
孩子们远离父母,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道,在乡村孤寂地守望着,本就让人    。可如今,他们刚上五年级,学校说没就没了,让孩子们又该咋办呢?
点拨:“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爱怜”指疼爱,其对象多为晚辈或小动物。
答案:爱怜
2.颁布·颁发
为做好庆祝教师节的有关工作,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教师节主要活动安排,将组织开展乡村教师荣誉证书    等多项活动。
点拨:“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等);“颁发”指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或授予(奖状、勋章、证书等)。
答案:颁发
3.包含·包涵·饱含
著名主持人刘忠虎、杨莅朗诵了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峰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上的部分讲话,    了对杭州的诗意赞美——“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让人迷恋……”
点拨:“包含”指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答案:饱含
4.报复·抱负
摄影师拍到一只饥肠辘辘的鳄鱼将水塘边的幼蟒拖入水中吃掉。愤怒的蟒蛇妈妈对鳄鱼发起    ,以闪电般的速度裹住了这头长约1.8米的鳄鱼,将其勒死。
点拨:“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答案:报复
5.保障·保证
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    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荣。
点拨:“保障”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指担保、担保做到,
也指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
答案:保证
6.爆发·暴发
纵观目前的上海楼市,似乎也在    着一股洪荒之力,链家研究院上海数据显示,8.1-8.7的周新房均价已突破了4万/m2大关,刷新了历史新高。
点拨:“爆发”和“暴发”都有突然发作之意。前者指突然发生,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后者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多用于山洪、疾病等。
答案:爆发
7.必须·必需
国足主帅在接受亚足联官方采访时表示,中国男足打败韩国队是以后经常会出现的,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发展的    。
点拨:“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加强命令语气。其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必需”指一定要有,不可少。
答案:必需
8.处治·处置
供给侧改革推进周期行业整合,区域不良资产显露,不良    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击。
点拨:“处治”指处分,惩治;“处置”指处理,发落、惩治。
答案:处置
9.伏法·服法
男子覃某五年前参与非法猎捕珍贵野生动物猕猴,犯案 5年后终于    ,其余同案犯此前均已被判刑。
点拨:“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
答案:伏法
10.***·腐化
像郭伯雄、徐才厚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蜕化变质、    堕落,严重影响和冲击官兵的信仰信念。
点拨:“***”和“腐化”都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之意。前者指(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黑暗、混乱;后者指思想行为变坏(多指过分贪图享乐),也指使腐化堕落,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变质堕落。
答案:腐化
11.故居·旧居
“济南名士多”,名人    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在济南的保护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点拨:“故居”指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通常用于知名人物;“旧居”指从前居住过的住所,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名人,也可用于普通人。
答案:故居
12.国是·国事
国家主席*******应邀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    访问,并赴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点拨:“国是”指国家大计,含庄重色彩;“国事”指国家大事务,国家之间的事务。
答案:国事
13.秩序·次序
记者了解到,张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会根据全区统一规划,坚持按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相对就近、免试划片入学的原则,根据该区生源数量、学校分布等因素均衡确定各学校的学区范围,学生入学顺序与报名    无关。
点拨:“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的先后。
答案:次序
14.继任·留任
西班牙代理首相拉霍伊未能通过议会首轮投票赢得    西班牙首相一职。
点拨:“继任”指接替前任职务;“留任”指留下来继续任职。
答案:继任
15.界限·界线
每个公民应当坚守社会道德底线,无论时代的观念如何改变,都不能模糊了固有的道德    。
点拨:“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处、限度;“界线”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