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微专题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微专题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文档介绍:
微专题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
[微导语] 古诗选择题对于考生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关乎得分,更关乎是否读懂诗歌。因此,考生要把做题与读懂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题解诗,另一方面把握题型特点,聚焦诗中关键词句,保证答准这道题。
一、了解古诗选择题特点
在参见Ⅱ 真题研练“探究特点 把握复****方向”中选择题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对选择题题型特点的认识:
1.“四选一”式负选型(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依诗定序
选项的先后顺序保持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
3.“理解”与“赏析”兼顾,重在“理解”
选择题的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情感主旨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三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诗意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考生应充分把握这一点。
4.设误细微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5.读懂选项
虽说解答该题要全面、细致地阅读诗歌,但有时是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选项,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选项是帮助理解诗歌的极好的“拐杖”,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
二、学会比对分析,聚焦词句理解
答好选择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细读选项,看清指向
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看清其指向: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词句理解,有的是针对情感主旨,有的是针对语言、手法等。
第二步:定位诗句,逐一比对
答题时,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依据选项的内容来定位选项内容所对应的诗句,对比原诗句在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做到细心、逐一地比对,同时要学会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第三步:聚焦词句,排除陷阱
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干扰考生。常见的陷阱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识等要素上。但是,考生最应关注的是选项中对关键词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选项有无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是命题者最常用的干扰手段)。应全力应对词句理解问题,全力排除曲解文意这一陷阱。
设误方式
设误示例
应对方法
曲解词语
2020年全国卷Ⅲ第14题C项,将“约束儿童勿多取”中的“勿多取”理解为“不要过多取食”。(“勿多取”的真正意思是不贪不奢。)
把该诗词语作为平常的文言词语来理解,放在原句中理解,注意有无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情况。
曲解诗句
2020年全国卷Ⅱ第14题B项,将“行藏终欲付何人”一句理解为高人贤士“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该句的真正意思是,他们的事迹没有被准确记录。)
把该句作为正常的文言句子来理解,特别关注诗句有无倒序、省略、活用等现象,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句意及其所描绘的景象。
诗意无中生有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第15题B项,将“后生好学果可畏”理解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劝诫”一词无中生有。)
全面、准确地理解词句意思,体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