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 写作 教师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6页20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 写作 教师版.docx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专题 十
××
写作
考向预测
[考情报告]
2019-2020年高考卷作文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材料提要
材料形式
命题特点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1.劳动2.青年、爱国、民族复兴3.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言论类
生活现象类
①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高考作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②重视多种能力的考查。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高考作文突出考生语言表达的核心素养,重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考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③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高考作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材料,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真我风采。④增加任务驱动元素。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1.齐桓公、管仲、鲍叔牙2.“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3.“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历史故事类
言论类
生活现象类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社会热点材料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知识与技能的梳理
一、审题与立意
《考试大纲》在作文考试要求的“基础等级”中,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高考作文是否“符合题意”至关重要,它决定评卷教师对考生作文水平判断的第一印象,因而成为影响考生作文得分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所谓“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考生在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
文章要做到“符合题意”,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的认读与理解;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的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作文,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高分,而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的好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为了使高考作文“符合题意”,考生在审题时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考生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不清,常常会失之千里。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抓住题眼,就能明确文章中心。
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这时,考生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详略得当。
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考生脱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
5.审明体裁。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知认识,辨明文体应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状况。“文体不符”的出现,恐怕主要还是因为考生缺乏在审题过程中审清体裁的意识。
6.审明其他要求。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等形式出现。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
4
考生在审题后,还要立意恰切。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的立意如高屋建瓴,瓴不建,其流则断;意不立,其文难继。好的作文立意,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整体性原则。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分析,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写作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时,考生需要树立整体观,全面理解材料内涵,弄清材料的思想内容,挖掘出命题者要表达的情感倾向,由此确定写作的立意。
2.深刻性原则。即文章立意要力求深刻。关于“深刻”,《考试大纲》有三点具体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它是指文章的见解透彻,精辟,独到,或抓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等等,能给人以启发。
3.新颖性原则。正所谓“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文章立意贵在新颖。元代戴师初曾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