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考点5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作业.doc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考点5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作业.doc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②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③。
叹凤嗟身否④,伤麟怨道穷⑤。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⑥。
【注】 ①开元十三年(725)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子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③汉代刘余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着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他的故居也不能保住。
C.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D.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解析:选A A项“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与诗意不符。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欣慰之情。诗歌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②敬仰之情。尾联写眼前隆重的祭奠仪式,表达出人们也包括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③自得之意。尾联也隐含着作者以明王自居的意思,觉得现在天下已经大治,实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其孰能宗予”的“孰”正是自己,不无自得之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①(其四)
苏 轼
萱草②虽微花,孤秀自能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注】 ①此诗写于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期间,时苏辙留京侍父,这是兄弟俩第一次远别。三年多里,诗赋往还,唱和甚多。②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亭”写萱草高高挺立的秀美姿态,突出其孤秀自拔的精神丰姿。
B.“芽蘖”“走寻”写牵牛生长蔓延的生命姿态,是其“独何畏”的具体表现。
C.“南斋读书”暗点园中主人的生活,“乱翠”“如泼”视听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D.全诗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绘景物,形象鲜明,既具情趣,又兼理趣。
解析:选C C项,“视听结合”错误,没有听觉。
4.诗人借萱草、牵牛寄寓怎样的情感哲思?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萱草之花虽“微”,却能孤拔秀丽,优异突出,诗人借以表达超拔自取、卓然独立的人格追求,暗含对弟弟自信人格的赞美。②牵牛花隐忍屈曲,奔走追求于荆榛之中,无所畏惧,诗人借以表达于逆境中乐观进取、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暗含对弟弟乐观人生的激励。③萱草、牵牛,如泼乱翠,在一年一度的秋雨中凋零衰败,自然也会在一年一度的春风中再度蓬勃、满目泼翠,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考验,诗人借以表达一种超然达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