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版.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40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 二
××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考向预测
[考情报告]
2018-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体裁
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新闻+报告
《“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等《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等《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等
①图文转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①材料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回避社会热点,内容上注重比较阅读。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评价。③2017年将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后,题型和分值都有变化,题目共3题,12分,分别为一道单选题,一道多选题,一道简答题。2019年、2020年考试为两道单选题和一道简答题。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新闻+报告
《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等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新闻+报告+访谈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等《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知识与技能的梳理
选准选择题的常规和特别之法
一、精准用好常规方法——比对法
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和推断能力,其中信息的等值转换能力是其重点,这一点与论述类文本中的选择题没有多大区别,全国卷的试题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这种比对法也应该在这块内容中精准使用。不过,比对主要是用在词语和句意理解的比对上。
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程度、范围、时态等方面有无改变
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某个(些)关键句子上理解是否一致
二、强化答选择题的特别之法
1.读懂图表,准确判断从图表中提取出来的文字转述信息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只是考查实用类群文阅读能力,也在考查对图表这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1)读懂图表
首先要阅读图表中的文字,包括标题、图例及注释,确定图表的基本内容;其次看图表中各项内容,尤其要会看数据两头(多与少、大与小)及其比例关系,判断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或发展的整体趋势。最后,关注文本中对图表内容的相关表述文字。
(2)掌握判断技巧
①判断对图表基本内容的转述是否准确。
②判断数据意义是否准确。
a.对图表中的数字“两头”及其差别转述是否准确
b.对图表中的数字变化或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否准确。这一点是判断最主要的部分。
③判断把数字转换成文字后的用词是否准确。假如图表中的数字为“94.6%”,用模糊文字表述为“绝大多数”,“50.9%”可表述为“半数左右”等,要看这些文字与图表中的数字是否相称。
④把图表内容与文本中的相关文字结合起来,辅助判断。一般而言,如果文本中带了图表,就会有文字说明或解释。把这些文字抓住,对准确判断相当重要。
2.立足文本,看信息推断是否合理有据
过去,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是放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现在,转移到实用类文本中考查了。因此,立足于文本文字(包括出处信息),看其推断是否合理、有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3.抓住关键词语,看对原文的概括文字是否准确
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的考查也是选项内容,需要对相关段落划分层次、提取关键词语加以概括应对。
精准掌握两类主观题的答题之道
一、概括比较异同题的答题之道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命题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对不同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异同,这类题是主观题中最常见的题型,其答题之道为:
1.审准题干,找出比较点
凡比较,必须有比较点,而比较点都在题干中给出。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准确找出比较点。
2.根据比较点,确定筛选、概括的范围,并精读、深析有关文字
比较点其实就是确定文字的依据,把它带入不同文本中,只要与它有关的文字就是答题的范围。找出来判断深析: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语。
3.提取要点,加工答案
提取要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为“摘取法”,即摘取、加工文中的关键词语;一为“提取法”,即独立概括文意。两种方法要结合使用。形成答案必须根据要求“深加工”,使之符合要求。
比较材料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常比较的内容。对此,只要把各自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层次弄清楚,最后两相比较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