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一(含答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4页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一(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 中国 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王曰: “若是其甚与?”
曰: “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 “可得闻与?”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 “楚人胜。”
曰: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王曰: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 夫子 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 之教,申之以 孝悌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节选自《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 为能若民 / 则无恒产 / 因无恒心 / 苟无恒心 / 放辟邪侈 / 无不为 / 已及陷于罪 / 然后从而刑之 / 是罔民也
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惟士为能 / 若民 / 则无恒产 / 因无恒心 / 苟无恒心 / 放辟邪侈 / 无不为 / 已及陷于罪 / 然后从而刑之 / 是罔民也
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惟士为能 / 若民 / 则无恒产 / 因无恒心 / 苟无恒心 / 放辟邪侈 / 无不为已 / 及陷于罪 / 然后从而刑之 / 是罔民也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 为能 / 若民 / 则无恒产 / 因无恒心 / 苟无恒心 / 放辟邪侈 / 无不为已 / 及陷于罪 / 然后从而刑之 / 是罔民也
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B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旧时也是对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门就尊称孔子为夫子。
C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孟子 · 滕文公上》记载: “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
D .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孔子重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5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善于以退为进,引导话题。他不直接否定齐宣王希望 “ 莅中国而抚四夷 ” 的想法,而是用 “ 缘木求鱼 ” 之喻和 “ 邹人与楚人战 ” 之例消解齐宣王称霸之心。
B .孟子善用整句,以增强语言气势。如他以 “ 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 等几句描述 “ 发政施仁 ” 产生的结果,因为形成了排比,所以气势酣畅,很有感染力。
C .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所用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等,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
D .最后孟子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作为统治者的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5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