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考点15 筛选信息(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狄青既戮陈曙,乃案军不动,更令调十日粮,众莫测。贼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翼日,遂进军,青将前阵,孙沔将次阵,余靖将后阵,以一昼夜绝昆关。时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享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青忽称疾,暂起入内;久之,又谕沔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劝劳坐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三鼓已夺昆关矣”。初,贼谍知青宴乐,不为备。是夜,大风雨,青既度关,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矣。彼谓夜半风雨,吾不敢来也。”
遂出归仁铺为阵。戊午,贼悉其众列三锐阵以拒官军,执大盾、标枪,衣绛衣,望之如火。及战,前军稍却,右将开封孙节死之。贼气锐甚,沔等惧失色。青起,自执白旗麾蕃落①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侬智高复趋邕州。追奔五十里,捕斩二千二百级,其党黄师宓、侬建中、智忠并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禽五百馀人。智高夜纵火烧城遁,由合江入大理国。迟明,青按兵入城,获金帛巨万,杂畜数千,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枭师宓等首于邕州城下,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京观②城北隅。时有贼尸衣金龙衣,众以为智高已死,欲具奏,青曰:“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
始至邕州,会瘴雾昏塞,或谓贼毒水下流,士卒饮者多死,青甚忧之。一夕,有泉涌寨下,汲之甘,众遂以济。智高自起至平,几一年,暴践一方,如行无人之境,吏民不胜其毒。先是谣言“农家种,籴③家收”,已而智高为青所破,果如其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①蕃落:外族部落。②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③籴(dí):买(进)粮食。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
B.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
C.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
D.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节,指农历正月十五,因古人称正月为元月,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
B.主席,有主持筵席的意思,也用来称呼主持筵席者,文中狄青曾令孙沔主持第二夜的宴会。
C.三鼓,又称三更,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专用词,相当于现在夜里二十三时到次日凌晨一时。
D.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曾经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有汴梁、汴京、东京、临安等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青灭掉陈曙以后按兵不动,下令征调粮草,让众人感到迷惑,敌军侦探不知道狄青的计谋,回去汇报宋军不会立即进军。
B.侬智高因轻敌而未加戒备,认为狄青会借晚上风雨大作之时大摆宴席,不会前来攻打,但狄青出其不意,趁机夺取了昆关。
C.侬智高见昆关已经失守,于是倾巢出动,布阵迎战。面对军容盛大、气势如火的敌军,宋军稍稍退却,右将孙节力战而死。
D.狄青在追击侬智高的途中,生擒以及捕斩的敌军有成百上千人,但刚到邕州就面临饮水难题,所幸发现甘泉,困难得以解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
(2)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
5.文中记载的民谣“农家种,籴家收”的意思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