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3 古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44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2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3 古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44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docx
文档介绍:
学案44 把握情感内涵
——家国情怀,潜心体悟
知识清单(七) 古诗情感
一、古诗常见情感六大类型
1.忧国忧民类
分类
示例
①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⑤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直人士的呼声,反映现实生活
杜荀鹤《山中寡妇》
2.建功立业类
分类
示例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类
分类
示例
①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思乡之情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思念亲人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⑤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柳中庸《征人怨》
4.生活杂感类
分类
示例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②昔盛今衰的情怀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刘禹锡《乌衣巷》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
5.送别漂泊类
分类
示例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思乡念亲之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漂泊哀伤之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
6.儿女情长类
分类
示例
①对恋人的挚爱
《诗经·静女》
②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韦庄《思帝乡》
③对负心者的不满
《诗经·氓》
④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行径
《孔雀东南飞》
二、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
1.词语定情(见《大一轮复****讲义》学案44“活动一”)
2.借景察情(见《大一轮复****讲义》学案44“活动一”)
3.咏物传情
即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解答此类情感题目,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
,一关乎物之情,一关乎物后志。
4.缘事析情
古人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因离家而思乡,因离别而伤怀,等等。像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等,都是一种即事感怀。
5.典故挖情(见《大一轮复****讲义》学案44“活动一”)
6.时空显情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那么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很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离别时自然是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7.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尤其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诗作者,要从诗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动机出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或观点态度;二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作共性梳理,从中把握他们抒发感情的缘由和内涵。
古代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
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