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10 写作 课时89 掌握议论文结构导图(常规式)——借助导图,形成思路.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9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10 写作 课时89 掌握议论文结构导图(常规式)——借助导图,形成思路.docx
文档介绍:
课时89 掌握议论文结构导图(常规式)
——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复****任务 掌握议论文写作中常见常用的结构导图,以使写作结构严谨,快速成文。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并列式结构导图
(一)结构导图及解说
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思路。
并列式结构运用的关键是善于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分论点,它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追问。
(1)追问类属法——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2)追问对象法——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就是看话题可涉及哪些对象。
(3)追问原因法——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以……”。
(4)追问途径法——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和达到的方法和途径。
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要……就应该……”。
(5)追问结果法——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做到……就会……”。
试以“读书乐”话题为例说明:
拟写分论点的要求:
(1)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2)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3)分而有序:分论点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
(二)考场范文示例
(2022·全国甲)
“移” “化”与独创齐飞
《红楼梦》中众人为亭子取名,“翼然”直接移用,“泻玉”借鉴化用,宝玉则独创“沁芳”,既有新意,又贴合实际,最终获众人认可。泱泱中华,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黄河滚滚,奔腾出璀璨夺目的文化。身处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仍需移用、化用与大胆独创齐飞,为国家发展开辟多元通道。
直接移用,转化前人智慧,有益于传承文化,坚守家国底色。北京冬奥会开幕立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闭幕谷雨,烟雨蒙蒙,依依惜别;开幕迎客松,闭幕折柳送……冬奥对传统精髓的移用,诠释着中国式浪漫。无独有偶,中国航天器直接移用的命名方式,更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嫦娥”奔月、“玉兔”探月、“天问”问天……直接移用不仅让传统焕发生机,更使众人增加了对传统的认知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更是中国特色道路的底色和底蕴,面对宝藏,我们不妨大胆直接移用!
借鉴化用,碰撞灵感火花,有助于奠基革新,增添发展亮色。与移用不同,借鉴化用重在“鉴”与“化”,强调用脑子甄别,动心思转化。王勃化用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魏晋绘画借鉴书法笔意,使绘画摆脱工艺绘画的束缚,更多了几分笔墨情韵。从上述事例不难发现,化用的关键在于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应在移用的基础上,动点心思,开些脑洞,虽不如“沁芳”,但也较“翼然”有了质的飞跃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