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22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5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22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22 诗歌类文本阅读(表达技巧)
A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别房太尉墓①
杜 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①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②尾联描绘出幽静肃穆的景象。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似哀鸣阵阵。③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一句写房太尉坟前林花飘落,黄莺哀鸣,一片肃穆凄清。诗人眼见和耳闻,自然将内心的伤痛与外在景物联系起来。如此理解之后,结合诗歌表达技巧归纳,可以得出使用了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的表达技巧。综合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2.【答案】①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心态。②借物抒情。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以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③衬托。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答题的关键词是“表现手法”和“分析”,因此,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 参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3.①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②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③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诗句内容,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来抒发对友人的祝愿。句中的“引”和“催”赋予景物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此题,要确定好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写出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4.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首先理解题目“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但纵观全词,只在尾句有“浓愁”直抒胸臆,那么前面应是间接抒情,根据词句结构找出间接抒情的所在即可。前两句写景,渲染和暖温馨的氛围,“已觉春心动”恰是引出下文的愁情;中间“酒意诗情谁与共”“山枕斜欹”的生活细节正是闺阁女子思念丈夫的典型情态动作,慵懒至极、无精打采的形象体现出不可化解的愁情;最后,“浓愁”直抒胸臆,表达愁情。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5.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