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3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
✬题组训练
A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②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2020西南名校联盟,3分)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该句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词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D.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于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可结合诗句内容和诗人的经历分析。A项考查对诗歌首联的理解,“一片花飞”从景象落笔,写出了暮春季节花落的特点,“正愁人”三字,表明诗人见景生情,结合注释中诗人的经历,这里的“愁”不仅有伤春之愁,还有国难之愁、忠而见弃的哀愁,选项分析正确。B项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片花瓣飘落是极细微的,诗人却从中感受到春光的流逝,可见诗人感觉的敏锐,“引起惆怅”是符合诗人此时心境的。这种见一片花落便知春去与“一叶知秋”有相同的妙处,选项分析正确。C项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及炼字,花“欲尽”只能“且看”,心中滋味可想而知;心已“伤多”,禁不住继续“酒入唇”,可见愁绪之浓。“且”“莫”等虚词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选项分析正确。D项考查比较诗歌的内容和手法,刘禹锡的诗虽然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但没有杜诗中的荒凉破败感,选项分析有误。故答案为D项。
2.(2020西南名校联盟,6分)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人“细推”了哪些“物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物理:①春有始末,花有荣枯;②家国有盛衰,人事有兴亡。(2分)思想感情:诗歌表面上写世间万物无常、得失难料,不要留恋官位荣华,要抛开世俗束缚、及时行乐,实际上写的是这种旷达之语背后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哀。(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解答该题可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分析。“一片花飞减却春
”描绘了花谢春尽之景,蕴含着春有始末、花有荣枯的自然“物理”现象。联系注释所给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境遇,可知诗句中的“物理”,不仅指眼前看到的自然界的枯荣变化,还指国家的盛衰和人世的变化。诗人由景及人,借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人生慨叹。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诗人细推“物理”,蓦然觉得人生应“行乐”、弃“浮荣”,这种抛却荣华束缚、及时行乐的想法,看似洒脱、旷达,却与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人生情怀相矛盾,实际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语。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
咏兰叶
[明]张羽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泉州刺桐①
[宋]丁谓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注】①《泉州府志》云:“刺桐先萌芽,花后发,则其年丰,否则反之,故谓之瑞桐。”
3.(2023新编,6分)《咏兰叶》与《咏泉州刺桐》都是咏物诗,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咏兰叶》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兰叶清新雅洁、俊逸不俗、灵动自然的特点,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兰叶的喜爱、赞美之情和自己不从流俗的高雅情怀;(3分)而《咏泉州刺桐》则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忧民切”一词,直接抒发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对百姓生活深切忧虑的真挚感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把握作者情感。《咏兰叶》中,诗人通过对兰叶在阳光和风中姿态的描写,间接抒发自己对兰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咏泉州刺桐》中,诗人则直接说出自己“只爱青青不爱红”是因为“忧民切”,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等,其特征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景或物之中,借景或物抒发感情。注意既要答出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也要答出抒情方式的不同。
4.(2023新编,6分)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