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30 名句默写100题-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4页8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30 名句默写100题-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30 名句默写100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鳌”,却“_______________”,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3)诗人常将若干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江月夜图。
【答案】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鳝”“躁”“竭”“荻”“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古人常以酒寄情,李白在《将进酒》中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来表达激愤之后化作豪放的及时行乐;杜甫在《客至》用“____________”来表达无法盛待友人的愧疚;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来化悲伤为旷达。
【答案】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简、砺、飧、樽、醅”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战士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延绵长久,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将进酒》中,劝主人元丹丘准备酒宴并夸张地表示要开怀痛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裳、已、似、烹、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答案】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樽还酹江月     大风扬积雪击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跬、至、潦、浊、倾、樽、酹、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动静对比明显,色彩鲜明,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秋江图景。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曹操在《短歌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