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诗词形象鉴赏(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7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诗词形象鉴赏(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古诗鉴赏 诗词形象鉴赏(解析版)
知识点回顾
(一)景物形象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
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
专项练****
1.(2022春·全国·高三专题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写“鸳鸯被”“玳瑁床”?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022春·全国·高三专题练****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六月三日夜闻蝉①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②。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注】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作者在苏州,因病休假。②东京:指东都洛阳。
诗中前后两次写到蝉声,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