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易错点14 诗歌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易错点14 诗歌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易错点14 诗歌阅读
诗歌阅读试题必须要整体考查全诗歌,不能以点带面,要综合来看,有些学生往往只是注
重其中的一部分,不能纵观整首诗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答题的错误。阅读诗歌一定要有高屋建瓴之势。
由于缺乏一定的鉴赏知识和理解能力,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考生在答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策
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诗歌,诗歌的考查不外乎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四个方面入手,所以,诗歌阅读必须从知人论世开始,把诗歌看做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不是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整体。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
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
 示例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词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词人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词中“偃蹇谁怜汝”“唤我溪边住”“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等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寓怀,是理解词意的关键。但许多考生没有认真分析,认为“青山”“明月”意在表现词人闲居时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试题】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

就诗论诗,引申不当。 
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风格等方面去体味,不能拘泥于诗句本身,而应该去体察诗人的灵魂,读懂言外之意,句外之情。 
示例
初 冬 夜 饮
杜 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淮阳: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上谏,多次被流放。 
第二句描绘出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但他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写在睦州任官期间,长期宦游在外,便有漂泊之苦、仕途不遇之慨。考生答题时,无法准确把握诗歌愁苦的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