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练5:考教结合新题型-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4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练5:考教结合新题型-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docx
文档介绍:
专练5:考教结合新题型
练****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15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中对酒作
张谓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粟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恩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湖上风光写起,“昼行”“夜坐”表现游兴之浓,“不厌”奠定了感情基调。
B.“又长满”是形象说法把内心的惬意表现出来。面对如此好景,苦闷得以消除。
C.诗中写湖上豪饮和主人好客,没有沉重感,也没有狂放之态,却因平易更显深情。
D.本诗婉约隽永,不着力于景物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豪迈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
★★(比较阅读题型)15.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一、参考答案
14.D【解析】D项, “兰桡”,为借代,代船。桡,本意为船槳。“兰桡”,美好的船桨,工具代本体。
15.《忆江上吴处士》以“消息海云端”作结,描绘了遥望远天尽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消息的诗人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对友人怀念和关切之情。
《沁园春·长沙》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结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抒发了担负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二、参考答案
14.D(“本诗婉约隽永”分析错误,这首湖上饮酒诗不大重视景物的细致描绘,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和平时代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   
15. 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充满牵挂之气,意在劝酒却更在于抒情,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有殷勤的祝愿。“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就像是人们席间劝酒的话,从别后相思无益的角度来谈,恳切、实际、平易,是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场景。
练****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