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07-2-选择题组-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教师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36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07-2-选择题组-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教师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07-2-选择题组
一、选择题组
(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力更生 B.穿云裂石 C.无不 D.谱写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B
2.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形容中国航天人,使用正确。
B.“穿云裂石”,穿入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文中用来修饰“航天事业”,使用对象错误。
C.“无不”,没有不,全是。文中是说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给人们带来了激动和幸福,使用正确。
D.“谱写”,创作歌曲或为歌词配曲。也比喻用行动表现极其动人的英雄事迹(多和“凯歌”“诗篇”“篇章”一类词连用)。使用正确。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故选B。
(2022·浙江精诚联盟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甲】晁以道的诗是在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
【乙】但王安石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信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美人如在眼前。《蒙娜丽莎》初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丙】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针锋相对。
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 B.信手拈来 C.领略 D.针锋相对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3.D
4.B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然而”,连词,用在句子中表转折。此处用于转折复句,使用正确。
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此处指诗人创作诗句不费思索,使用正确。
C.“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此处指欣赏诗句,使用正确。
D.“针锋相对”意为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不符语境;此处指诗与画各有特色,可用“各有千秋”“相得益彰”等。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乙句“(《明妃曲》)”句的括号是句内括号,应紧跟在“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后面。
故选B。
(2022·浙江Z20名校联盟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作家塞维尔·德·梅伊斯特的新书《窗台之旅》,讲了一个冗长而粗糙的故事。【甲】他在书中不胜其烦地描述了你可能在一间平常卧室中看到的——只要你做好准备,以足够细致的态度去观察——所有古怪而奇妙的东西。【乙】该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是:如果你睁大眼睛,那么你自己的卧室,当然还有你本人在伦敦生活的区域,都可能像所有那些我们在书本上读到的遥远的地方一样有趣。
你只须把大多数旅客游览伦敦时的兴奋劲与大多数本地居民对此处的厌倦情绪对比一下,就能发现梅伊斯特对某些问题可谓洞察秋毫。地方始终是同一个,那么旅客与居民的心态有何不同?旅客是做好了准备要对凡事感兴趣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