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08 文言文简答题(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08 文言文简答题(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docx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文言文简答题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真题演练】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审读题干,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确定提问指向。
1.考查方向一:概括内容要点题
这类题一般要求概括指定内容的相关要点,如要求概括传主的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及品质。答题时,内容要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对这一要点的相关描写句子,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
例:(2022新高考卷Ⅰ)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高考卷Ⅱ)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2020江苏卷)8.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考查方向二:概括事理原因题
①明确答题角度。既然是问原因,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然有结果,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键点是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②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为答案。③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合理,二是看答案表述与结果是否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
例:(2021新高考卷Ⅱ)14.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