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7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2
3
4
6
7
8
9
11
12
16
17
C
D
D
B
C
B
B
C
A
C
D
B
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概括提取和比对的能力。材料一描写“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60米,”可见万寿山不符合“高峰深谷”这一特征,此外“畅春园……原来的土山的假山”也可以推测出山体不高。因此“高峰深谷”不是“三山五园”的共同特征。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原文“这些层峦登峰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这不是在治国理念指导下的刻意改造,因此选项D中的“依据治国理念来改造回明园”不符合文章原意。
3.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二第二自然段来看“山河裸带”指的是一种“‘聚气而使其不散’式空间格局”,而选项D“三山五园相互借景,是一种造园方法不是自然山水学的思想理念。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材料一“西堤的设里,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可以看出清漪园万寿山离西山较远,甲填“远借”。“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相呼应”得出乙填“邻借”;从“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60米”来看,丙填“俯借”;“圆明园福海”相对高度比“西山w脉”低,因此丁填“仰借”。
5.【参考答案】①水体远超过山体;②在东、西方向上实现了借景;③使“三山五园”的空间关系更加紧密;④产生了壮观气势(或“形象更加立体”);⑤满足了水利需求;⑥形成了山环水抱(或“山河襟带”)的理想环境。评分标准:六个要点,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从题千中锁定关键词“清漪园,“改造效果”,确定答题范围在原文的材料一第六段和材料二的第五、六自然段,将文中涉及改造后的效果的关键词和短语组织成条理清晰的句子即可。
【答案】
6.C
7.B
8.B
9.C
10.(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10.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解析】
【分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厌”字,根据“厌黎藿,慕膏粱”的对称句式,相反意义来看,与“慕”意思相反,指厌恶粗茶淡饭,羡慕精粮肥肉;故“厌”此处应为“厌恶”。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
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
C项,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表递进,尚且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故选B。
8. 文言翻译理解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本句意为“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况:何况,况且;胜:尽、完;岂:难道,怎么;善:擅长,善于;治生:经营家业,谋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提示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士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他们家实际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
故选C。
10.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陆游文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与叶梦得文中“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都提倡子弟要节俭用度,不可追求奢靡享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