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学****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
2.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读懂古诗。
【学法指导】
1.自主学****导学案“找准路径,精准理解”部分。(20分钟)
2.边讲边练: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45分钟)
3.强化训练:完成“即练即悟”(10分钟)
4.归纳整理笔记(5分钟)
【学****内容】
找准路径 精准理解
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
1.读标题,挖信息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信息有:
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
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边练边悟1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蕴含信息。
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
②表明诗的题材或体裁(奉和诗)
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
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
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
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边练边悟1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蕴含信息。
赠别郑炼赴襄阳
①交代诗的题材(赠别诗)
②交代别之缘由(赴襄阳)
投长沙裴侍郎
①点明写作目的(投)
②交代写作对象(裴侍郎)
③暗示诗的题材(干谒诗)
礼部贡院阅进士
就试
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
②交代事件(进士就试)
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敲黑板
【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
“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
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2.抓情语,明主旨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阕。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通过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类型
阐释
示例
显性词语
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如“愁”“怨”“恨”“愤”
“忧”“凄”“悲”“喜”
“乐”“悔”“思”“怜”
“泪”“闲”“怅”“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