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实例分析及答题规范.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1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实例分析及答题规范.docx
文档介绍: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及答题规范
一、诗歌鉴赏方面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读的问题:即如何准确的解读一首诗
二是答的问题:即在读懂的情况下,如何规范作答,确保得分。
作答实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乡夕泛①
骆宾王
归怀剩不安,促榜②犯风潮。
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
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
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
注释:①诗人应试不第,离开长安,乘舟返乡。②榜:船桨
(1)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
(2)请分析“南枝鹊”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4分)
第一小题作答实例
实例①:诗人寒窗苦读一心想求取功名,诗人满怀信心的进京考试,却落榜而归的失落心情。——审题不清
实例②:作者应试不第,离开长安,乘舟返乡心中感到不安,作者途中经一宿舍,看到水中倒映的明月,感到一丝寒意,“喜逐行前至”诗人的忧愁之情由心生。——解读失误
实例③:诗人“归怀剩不安”内心不安,“喜逐行前至”开心地划船到落宿楼边,“忧从望里宽”一丝忧愁涌上心头,写出诗人应试不第后情绪不稳。——表述不准确
实例④“归怀剩不安”写出了诗人应试不第后的忧愁、不安情绪,“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写出了诗人返乡后的喜悦之情,诗人的情感由哀转乐。——满分答案
【规范答题示例】
(1)答:诗人的情感经历了由忧转喜的变化。首联“剩不安”直接点出诗人应试不第、焦虑不安的心情;“促榜”即催促船家快速开船返乡,心境滞留于“不安”之中。随着船只的行进,诗人的心情起了变化。颈联“喜至”“忧宽”点明诗人长期紧锁的愁容舒展了,沉重积压的忧思宽解了,心情由开始的不安焦急渐渐变得喜悦安定了。
第二小题作答实例
实例①:这一意象在诗中运用了典故,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南枝鹊”但却无树可依,表达了作者应试不第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解读失误
实例②:“南枝鹊”这一意象在全诗中起了借物抒情的作用,作者将自己的愁思赋予“南枝鹊”这一意象中,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作者愁思、焦虑之感,形象生动,进而也点出作者返乡后的无比喜悦之情。——错用术语
实例③:写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应试不第的失落之情,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步骤不明、解读失误
实例④:借用了曹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诗人与此对比,以“应无绕树难”点出自己的胸怀壮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实例⑤:“南枝鹊”借指诗人自己,表现了作者回乡的喜悦,“应无绕树难”。——2分答案
【规范答题示例】
(2)作者以“南枝鹊”自比,同时用典,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句子,形象生动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解读失误
2、审题不清
3、术语错用
4、步骤不明
二、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1、读诗“五必看(想)”
(题目、作者、注释、主旨句、关键词)
2、读诗“四了解”
(写什么、怎么写、有何表达效果、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术语“三大类”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4、考试“两要求”
(一是概括鉴赏;二是分析评价)
回答诗歌鉴赏分析题基本要求:
1、用完整句子答题
2、用专用术语
3、作答完整有序
三、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
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虚实结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