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表达技巧.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2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之赏析表达技巧.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之赏析表达技巧
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真题引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各题。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①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2)这两首诗体裁上属于 绝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尾联中借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 堪伯仲间 !两句,借典明志,抒发了相似的悲愤之情。
(3)“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
【解答】
(1)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故本题选 B 项。
(2)近体诗大体分为三种:绝句、律诗和排律。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区分律诗和绝句的方法:
一、律诗一般 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二、绝 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三、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根据上述分析,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七言绝句。
熟背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其中尾联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抒发了相似的悲愤之情。考生把该诗的尾联填在横线上 即可。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本诗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 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 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后二句:“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 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
读懂《己亥杂诗》的诗意:一位少年擅长击剑又擅长***,他击剑的剑气 和竹箫的音韵,在他剑舞乐音中融合为一。谁也无法料想到,在他的剑气和箫韵中,涵韵着的是人世的苍凉还是 步上归途之舟的释然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