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第1部分 专题3 突破(8) 精准判断,析出效果,赏析表达技巧 全国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讲义.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4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第1部分 专题3 突破(8) 精准判断,析出效果,赏析表达技巧 全国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讲义.docx
文档介绍:
突破(八) 精准判断,析出效果,赏析表达技巧
必修教材古诗主要艺术特色一览表
篇目
主要艺术特色
篇目
主要艺术特色
《氓》
赋比兴,对比
《采薇》
赋比兴,重章叠句,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离骚》
比兴,象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比兴,铺陈,写人艺术
《涉江采芙蓉》
触景生情,设问,想象联想
《短歌行》
比兴,用典
《归园田居(其一)》
白描,比喻,语言质朴自然
《蜀道难》
想象,夸张,反复
《秋兴八首(其一)》
借景抒情,对偶
《咏怀古迹(其三)》
正侧结合,借古伤今,对比
《登高》
情景交融,对仗
《琵琶行并序》
通感,比喻,对比,侧面烘托,双线结构
《锦瑟》
起兴,用典,直抒胸臆
《马嵬(其二)》
对比,反衬,倒叙,借古讽今
《望海潮》
铺陈,点染,白描
《雨霖铃》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点染
《念奴娇·赤壁怀古》
虚实结合,对比烘托,借典抒情
《定风波》
比喻,双关,以小见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用典,借景抒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借古讽今
《醉花阴》
虚实结合,点染,对比映衬
《声声慢》
叠字,烘托,情景交融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注]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 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鉴赏 首句中“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中“山城”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翃有“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名句***,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写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的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了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了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的
“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欣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上,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诗人于西昆体(宋初诗歌流派,诗作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颔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工整,然而略有“流水对”之意,仍有自然流转之美。全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显得自然而清新。
请赏析诗的颔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景抒情。借“淡烟”“修竹”“疏雨”“落花”等凄清幽寂的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②远近结合。“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③照应前文。与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
失分样本反思:
现场答案1:①水面相隔。淡淡白雾笼罩着竹寺,路途中下起的小雨滴落在春花开放的村子里。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一幅春雨淡雾村寺图,借清明时节的初春景象衬托自己的凄寒与哀愁。③乐景衬哀情。颔联中写了“竹寺”“疏雨”“落花村”等春日美丽之景,反衬出仕途失意的惆怅与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答案仅得3分。第①点,是对诗句意境的描绘,其中的“春花开放”不正确,应是“落花”,可得1分。第②点,手法、分析基本到位,得2分。第③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