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04 修辞(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7页14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04 修辞(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04 修辞
【复****任务】
比喻
引用
比拟
通感
标点符号
夸张
对比
常见修辞
重点修辞
借代
互文
排比
反问
考核方式
反问
顶针
辨析文中修辞
结合古诗词辨析
赏析修辞效果
设问
反复
对偶
【考情概览】
年份
试题类型
题干特征及考核词语
2020
简答题
(新高考I、II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I、II卷 比喻
2021
简答题
(新高考I卷)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I卷 对偶
2022
简答题
(新高考I卷)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新高考II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I卷 设问 排比
II卷 排比
【分析预测】
从2021年开始,修辞手法成为高考常考的内容,试题一般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重在辨析,简答题重在赏析,有向简答题赏析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试题都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核,选文多和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生活常识相关,和其它的考点混搭命题。
2023年高考修辞还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原考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主要结合文中语句或常见的古诗词辨析手法和分析修辞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效果。
【考点解密】
【典例1·比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词的语言大多精致华美,风格柔美婉约,音律婉转多变,形式错落有致,适于表达和传递人物内心的幽谧而细微的情怀。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词也与以儒雅正为传统的士大夫文学迥然不同。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北宋,词一直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生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解析】
句中本体为“词”,喻体为“营养不良的婴儿”, 比喻词为“像”,属于明喻。营养不良的婴儿具有成长迟缓,缺乏活力的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的缺点弊端,一如“营养不良的婴儿”,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词的问题和亟需走出困境的发展态势。
【答案】
构成:比喻句由本体“词”、喻体“营养不良的婴儿”和比喻词“像”构成。
表达效果: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突出了词成长缓慢缺乏活力的状态,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词的特点和发展困境。
【技巧点拨】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