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3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 解析版
✬题组训练
A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前六句从多感官角度描写了山间夜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  2.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樵人欲归、烟鸟栖定等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觉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听到的。诗人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以寻常山间景物构成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描写角度的能力。
首联“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从视觉角度描写夕阳西下、群壑昏暝的山间景象。
颔联“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分别从触觉和从听觉角度,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颈联“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从视觉角度描绘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舍北行饭书触目二首  其一
陆游
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
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闲散而游兴浓厚、喜爱荒寂的乡村生活的诗人形象。诗歌首联交代晚饭之后诗人曳杖闲行,“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浓厚;中间两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色,无论是烟树、风鸦,还是夕阳、寒蝶、菊花,处处透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的喜爱,也写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歌首联“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写诗人晚餐喝茶之后,就拄着拐杖悠闲散步,游兴正浓。其中“闲”字交代了诗人的心境,悠闲而舒适;“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正浓。此句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
中间两联写诗人游玩中看到的景色。“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烟树”写出暮色中树的朦胧之美,而这浓淡相宜的树色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乌鸦归巢,因为有风,它们的排列并不整齐,队伍有些歪斜。“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夕阳依依不舍的傍着平桥,蝴蝶依恋菊花,还在绕菊飞舞。自然景观在诗人眼中是如此美丽和谐,富有生机。这两联写景有很多细节,如鸦字零乱、寒蝶绕菊等,恰恰反映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闲适;而写景饱含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兴致浓厚。
尾联“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诗人自嘲的把自己叫做“衰翁”,说人们一定嘲笑我这个老头子能够耐得出荒村的孤寂,露水打湿了短衣还流连忘返,不愿回家。直接抒情,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