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热点05 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8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热点05 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热点05 诗歌鉴赏
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读懂,否则我们很难准确作答,但往往很多诗歌的语言较为生涩,那么诗歌鉴赏怎样才能读懂诗歌呢?
1.抓住重点词语
《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愁”字就是一个关键字,李煜所有的国恨家仇都凝聚在这绵绵不尽的长江水里。
2.抓住重要意象
诗歌通常借助一些意象来渲染气氛、表现形象、传达感情,因此,抓住诗歌的重要意象是准确读懂诗歌的又一把“钥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列锦的手法,这里的所用的九个意象很好地诠释了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羁旅之情。
3.抓住诗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可窥探到诗歌的许多有效信息,如写作的背景或原因、诗歌的主要话题、主体思想等。
《春夜喜雨》杜甫,显然写的就是春雨润物的欣喜之情,一个“喜”字就把是人的情感标出来了。还有表示诗歌题材的诗歌,比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越中览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就明显地表现出是咏史怀古类和送别诗。
4.抓住细节描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可看成是浓缩了的散文,其中的细节描写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关系重大,我们在读诗时切不可放过。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细节描写就把周瑜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刻画出来了,与下句词人苏轼写自己做下很精确的铺垫,写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成,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5.抓住注释
命题人在诗歌后面给出的相关注释绝非可有可无的,必须充分注意,道理很简单,如果注释与我们读诗或解题毫无关系的话,命题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诗歌为了很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有注释加以辅助理解,比如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
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如果没有这三个注释,你很难理解出苏轼对自己的胞弟苏辙所怀有的心情,既希望他建功立业(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也有对他此次远行的路途遥远和生命的担忧(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6、.结合作者生平
阅读理解中,常强调“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真正读懂诗歌是很重要的,考试中有时甚至还会碰到直接考查作者生平的题目。
7.结合诗后题目
诗后的题目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凭借之一。
9.结合诗词常识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律诗的中间两联对仗、词的“过片”或转折或承接……,这些诗词常识也可帮助我们读懂古诗。
比如考查《桃夭》(《诗经》),第(1)小题:“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第(2)小题:“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命题人在诗题后所加的括号说明真是用心良苦,我们若注意到这点,那么就可知道这两道题分别考查《诗经》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主要表现手法,应该说这两点是我们应知应会的常识。
10.联系所学旧知
在读诗过程中遇到“拦路虎”的时候,我们一不要紧张,二不要轻易“跨过”,我们不妨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积淀,联系所学旧知,或许就可化险为夷、化难为易了。
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试题一般是两道试题,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选择题一般就诗歌本身的赏析来考查的,简答题一般就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或者是比较阅读的角度考查;分值的设置上一般是选择题3分,简答题6分,总分9分。位于试卷的15、16小题。
一、【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