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7 分析叙事特征——精判特征,精析效果.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6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7 分析叙事特征——精判特征,精析效果.docx
文档介绍:
课时7 分析叙事特征
——精判特征,精析效果
复****任务 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新高考Ⅰ卷
《石门阵》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叙事方法
(单一角度)
①小说叙事艺术分析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
②高考考查有单一与综合两个角度,以前者为主。单一考查主要放在文本的某一叙事方式及特征上。
③命题者一般先给出叙事方式,重在分析“作用”“效果”。
2019
浙江卷
《呼兰河传(节选)》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叙事特征(综合角度)
2018
全国Ⅰ卷
《赵一曼
女士》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叙事方式(单一角度)
2014
全国Ⅰ卷
《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叙事特征(综合角度)
知识图要
(说明:“叙事艺术”与课时6中的“故事情节”有交叉、重合内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
1.叙事人称
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
(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
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①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如《大卫·科波菲尔》就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
②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作为目击者、见证人,此视角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作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为作者的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于其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祝福》中的“我”。这种视角虽受到限制,但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也可以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
3.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的区别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叙述视角却变化了。
(2)有些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作者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视角的转换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效果。
例如: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