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10 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60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2 小说阅读 课时10 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docx
文档介绍:
课时10 赏析艺术技巧
——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复****任务 1.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2.能够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精准答好艺术技巧赏析题。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浙江卷
《逛》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①小说艺术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考查的重心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要求能准确判断技巧,细致分析表达效果。
②艺术技巧赏析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这方面的命题将会加强。
2021
浙江卷
《麦子》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6分)
人物语言赏析
2020
浙江卷
《雪》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语言赏析
2019
全国Ⅰ卷
《理水(节选)》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写人手法赏析
全国Ⅱ卷
《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写人手法赏析
全国Ⅲ卷
《到梨花屯去》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细节描写作用
2018
全国Ⅱ卷
《有声电影》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语言赏析
(6分)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在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一、描写艺术
1.人物描写艺术
写人手法
作用
正面
肖像描写(人物五官、面容、身材、衣着、神态描写等)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与独白)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与间接
①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等)
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⑤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⑥营造某种氛围;⑦深化主题。
侧面
景物(环境)烘托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衬托人物性格。
他人对比衬托
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深化主题。
其他常用方法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作用:“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是“点”;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是“面”。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
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欲扬先抑,一类是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与欲扬先抑相反,欲抑先扬是指,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转而揭示其“坏”,由“赞美”转为指责。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景物描写艺术
鉴赏角度
分类
作用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