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3 赏析意象 (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64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3 赏析意象 (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docx
文档介绍:
课时43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
——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课堂讲义
复****任务 1.积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重点分析诗中所用意象的内涵和作用。2.能够体会诗歌意境,初步分析意境特点。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0
新高考Ⅰ
《赠别郑炼赴襄阳》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意象作用
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18
全国Ⅱ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意象作用
2016
全国乙
《金陵望汉江》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概括画面
(意境)
知识图要
(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高考必背》中“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为读懂诗歌及分析意象、意境打下基础)
活动一 分析意象(景象)内涵与作用
一、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内涵
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下面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请根据理解填出下表。
意象
诗句
内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杜鹃(子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①思念故乡 ②时光流逝 ③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④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 ⑤寄托物是人非的感慨 ⑥象征凄凉哀伤

古诗常见意象内涵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分析意象内涵与作用
(2020·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
寄东鲁二稚子①
李 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 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鉴赏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东鲁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自己的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下自己无尽的思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位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 ①眼前江南,农事春景 ②表达对儿女的舐犊之情 ③梦回现实,寄诗遥念
精做试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