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 必修1 单篇梳理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3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 必修1 单篇梳理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docx
文档介绍:
[复****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许”“鄙”“朝”“说”“微”五字及次常用字“封”。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基础夯实
1.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它对晋国国君无礼,且对楚国有二心。(得分点:以、其、贰)
  (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若(  ) ②师(  ) ③辞(  )  ④然(  )
答案 ①假如 ②军队 ③推辞 ④然而
  (第3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缒(  )  ②既(  ) ③陪(  )
④行李(  ) ⑤济(  ) ⑥版(  ) ⑦图(  )
答案 ①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②已经 ③增加 ④出使的人 ⑤渡河
⑥筑土墙用的夹板,指防御工事 ⑦考虑
4.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得分点:亡、执事)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得分点:厌、封、肆、阙,宾语前置句)
  (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夫人(  ) ②去(  )
答案 ①那人,指秦穆公 ②离开
6.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得分点:因、敝、与、易、其)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许
    許    許     许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许”本来写作“許”,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午声(韵母相同)。表示许诺、答应。
义项
例句

许君焦、瑕

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④这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⑤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⑥相信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隆中对》)
⑦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答案 ①答应,允许 ②赞成,认可 ③表示约数
识记方法 “许”有两个基本意义:一是应允,一是表示不定数。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2)鄙
    鄙     鄙
    小篆   隶书     楷书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义项
例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

鄙人、鄙见
答案 ①把……当做边邑 ②边邑,边境,边疆 ③看不起,轻视 ④鄙陋,见识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