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点线整合12.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1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二) 点线整合12.docx
文档介绍:
[复****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辞”“固”两字及重点虚词“其”“因”。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特点及辨析方法。
连点成线 基础整合
1.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1)(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像”。A项有时/有人。C项称呼/哭泣。D项应和/响应。
(2)(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本来”。A项果实/事情的真相。B项实在/相信。D项当初,原来/才。
2.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1)(  )
A.于是怅然慷慨
B.空中而多窍
C.郦元之所见闻
D.尝从人事
答案 C
解析 C项古今义都是“见到和听到的事”。A项古义:感叹。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B项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D项古义:做官。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  )
A.悦亲戚之情话
B.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C.吾方心动欲还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答案 D
解析 D项古今义都是“认为”。A项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B项古义:这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C项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动心,产生做某事的欲望。
3.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1)(  )
A.遂见用于小邑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故不我若也
D.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A
解析 A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2)(  )
A.或曰此鹳鹤也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理,非吾业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答案 B
解析 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4.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家叔”是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叔父时的用语。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可以用“家父”“家君”“令尊”等词语。(  )
答案 ×
解析 “令尊”是称对方的父亲。
(2)“三径”指隐士的住处,这一典故与西汉时期兖州刺史蒋诩有关。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
答案 √
(3)《水经》是战国时期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
答案 ×
解析 《水经》是魏晋时期的作品。
连点成线 微点突破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辞
    辭   辭    辞
金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义项
例句

《归去来兮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答案 ①文体的一种 ②推辞 ③计较 ④告别 ⑤供词 ⑥言辞,文辞
识记方法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