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热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1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热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热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全国甲乙卷两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而解答每一题时,思路技巧又不一致,因此需要逐一突破。也就是说解决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突破一 突破局部区域选项——注重细节五比较
解答高考论述类文本题目需要用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代入原文或原文的相关区域进行比对,但是一般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些看似接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却在表意上与原句大相径庭。这类题目往往题干要求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的,2017年开始往往是在“第1题”的位置出现,2022年也在第一题中出现。这类题目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转述、概括、解说、重组、变形等来命制题目选项,在命题过程中往往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篡改或者进行一定的扩大、删减等,这类选项在原文的区域也往往是涉及局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重细节五比较”。
注重细节五比较,就是把四个选项代入原文的相关的局部区域,在词语、概念之间等细节之处进行比对,研究选项信息的转换是不是与原文“等值”。这种“等值”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等值”,而是内容逻辑上的等值。在具体比对时,思维趋向是命题者往往设置“干扰项”,这是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高考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把另外三个选项设置成“干扰项”, 这些“干扰项”往往呈现为以下错误类型: 
[类型解读1]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常常以整体代部分 (或相反)、以一般代个别 (或相反)、以普遍代特殊等。 
[类型解读2]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就是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已经发生的事实”,或者把“可能发生”转述为“一定发生”,也可能反之。
 
[类型解读3]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了的事情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类型解读4]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类型解读5]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往往在一些指代词上作文章,选项句对文中一些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在范围、类别、程度轻重上有误。
突破二 突破论证类选项——据文依题,由“此”及“彼”
对论证的考查是2022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新的考查内容,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高考对任何一种文本的考查都要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命题,论述类文本也不例外,所以对论证的考查是必然趋势。既然高考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来命题,考生也完全可以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来答题。因此,需要考生据文依题,由“此”及“彼”,概括对应,来突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类题型。
突破三 突破观点迁移运用类选项——吃透文本,合理推断
论述类文本观点迁移运用类题目是近几年新考查的题型,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3题的位置出现。它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本,是否真正把握文本观点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对论述类文本观点或结论进行推断,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这四个方面是基本的要求,缺一不可。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探究,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具有从事研究性学****的能力和素质。
“三步走”完胜观点迁移运用类题目
第一步,确定选项区域
把握选项对原文的再分析运用或所陈述现象或事件背后隐含的观点,从而确定选项区域。选项都很难在文本中找到与之完全对应匹配的文字,做题时需要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文中找到大体的对应区域。根据文章观点或结论进行推断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这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原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
(词语、句子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第二步,吃透原文观点
考生要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如每段的首句或尾句,这些语句中蕴含着观点或结论;考生还要区分文本中的观点句与论据句;还要区分作者观点与他人观点,有时文本中会列出若干人的观点,有的赞同,有的否定,要注意区分哪些观点是他人的,哪些观点是作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