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3届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8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3届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doc
文档介绍:
0
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
(一)而
1.连词
(1)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却”,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2)表修饰,用在偏正关系中,译为“着”、“地”等,或不译,例如: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3)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译为“如果”、“假使”,例如: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4)表并列,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5)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6)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以后”“然后”,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7)表因果关系译为“因此”、“因而”、“以致”,或不译,例如: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2.代词,通“如”,作“好像”、“如同”讲,例如: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3.代词,通“尔”,作“你(的)”讲,例如:
①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4.构成复音词,
【而已】仅止于此、罢了,例如: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而后】以后才、方才,还有“而上(下、今、后、外、来、往、降)”,例如: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二)何
1.代词,表疑问
0
2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时,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者”“为”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②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2.副词
(1)常表示反问。译作“怎么”。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表慨叹,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多么”“怎么这样”。
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①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即“以何”,译作“拿什么”“凭什么”。
①何以战?(《曹刿论战》)
(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5)【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
(三)乎
1.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
(1)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呢”。
反问: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②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