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常识).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10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常识).doc
文档介绍: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一、古代官职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
《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
《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
《<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
御史:本为史官,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
《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
《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明清时指县长,如
《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
《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
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