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15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4页9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15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doc
文档介绍:
专题15 古诗文阅读(名句默写)
一、限定式情境默写(课程标准60篇)
《论语》十二章
(1)《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指出要向贤能的人学****并反思自己的过错。
(2)《论语·卫灵公》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解释了“恕”的内涵。
(3)《论语·泰伯》中提倡“弘毅”精神,“仁以为己任”,这样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死而后已”,这样的道路难道不遥远吗?
《劝学》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2)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师说》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阿房宫赋》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阿房宫赋》中,简述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项羽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的句子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六国论》
(1)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3)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答司马谏议书》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2)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
(4)《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