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训练-杨万里(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2页8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训练-杨万里(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训练-杨万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表达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2.有人认为本诗尾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感兴
[宋]杨万里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
别来蛮触①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
何似闲人无藉在②,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③且满斟。
[注释]①蛮触:《庄子》一书中记载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左角上的
叫触氏,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以“蛮触”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②无藉在:犹言无聊赖或无顾忌。③松醪[láo]: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3.从题材上来判断,本诗最接近以下哪种类型的诗歌(       )
A.山水田园诗 B.登临咏怀诗 C.政治讽喻诗 D.闲情适志诗
4.以下各项对诗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远离祖国回到家乡已经一年有余。
B.作者身经百战,历经战火沧桑的洗礼。
C.作者顺适所遇,安于百无聊赖的生活。
D.作者心怀怨诽,冷眼旁观现实的政治。
5.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 赋松上鸥
杨万里①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注】①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杨万里一生未被重用,此词是他辞官家居江西吉水时所作。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偶听”两句从听觉和心理两个角度描写沙鸥泊松投宿,以动衬静,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B.“稚子”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沙鸥的喜爱,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莫”“恐”二字生动传神。
C.“俄顷”两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词人对沙鸥的牵挂和对自身命运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D.这首咏物词立意的起点虽是“松上鸥”,但其最终归趣则在词人含蓄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7.如何理解“我已乞归休,报沙鸥”两句的多重内涵?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甲】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②
杨万里
莫言③下岭便无难,赚得④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②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③莫言:不要说。④赚得:骗得。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万山拦住溪流,溪水在山间日夜不停地喧闹,溪到山脚尽处,终流出前村,写出了“山”与“水”间的矛盾。
B.乙诗用“赚”字幽默风趣地写出了行人下岭时的轻松容易,与“空”字呼应,为后两句蓄势。
C.甲、乙两首诗都用到了“拦”字,巧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
D.甲、乙两首诗均以“万山”设喻说理,寓意不尽相同,足见诚斋体用语明确、形象生动的特点。
9.两首诗歌作者都从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敏锐地发现和领悟到了某些新鲜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0.“风乱万畴青锦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第三联中“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2.诗题为“喜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