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进阶训练(2).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2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进阶训练(2).docx
文档介绍: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古代诗歌鉴赏进阶训练(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请从意象意境的角度分手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别薛华①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3.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第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B.【甲】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对仗工整,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C.【乙】颔联和颈联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
D.【乙】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4.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6.《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
杨继盛②
寥落白云司③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④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