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0 语言(2).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0 语言(2).docx
文档介绍:
2023届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专题十 考点20 语言(2)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①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②。
【注】①钟呗:梵音的歌咏。②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景楼居高临下、眼界开阔,登楼即可望见四面山川美景,是览胜之地。
B.颔联动词意蕴丰富,如“浮”字尽写云波迷离之态,又含翠阁巍峨之姿。
C.颈联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钟呗之声下原野的寂静和万里江水的汹涌。
D.中间两联从水光、山气、月色、浩风多方写景,应和诗题“多景”之意。
2.古人对尾联的情感解读有两种:一种认为,表达了诗人叹老思归的感情;另一种则以为,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企望和追求。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①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②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③,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④。
[注]①野人:平民百姓。②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③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④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写“今日”,第三联写“当年”, 第四联写“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
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写景入笔,进而写及“琴声”。夜阑时分,月色皎洁,美好的琴声与周围环境是相互融和的。
B.颔联“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清幽,极为形象;“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侧面烘托琴声之超妙。
C.尾联“向君投此曲”点明诗人写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知音难”,更突出了诗人此刻找到知音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D.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通过咏“琴”,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及个人际遇的感伤。
2.后来刘长卿把此诗改为五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你认为原诗和改诗相比,哪一首更好?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
陆游
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
荞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
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
醉看四海何曾窄[注],且复相扶醉夕阳。
[注]作者自注: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