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0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1.3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0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docx
文档介绍:
课时50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复****任务 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这也是考生复****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
新高考Ⅱ卷
《示儿子》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诗句含意理解
全国
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0
全国
Ⅱ卷
《读史》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哲理概括
知识图要
活动一 理解句意,筛选信息
(一)理解句子含意
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第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前两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画家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陈与义号)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极。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 ①描写开阔雄浑的画面 ②赞叹画作意境深远、无法表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 C
解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 该题一题两问,分别考查对其表面含意和深层含意的理解。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