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第5部分 论述类阅读 课时48 准确依文推断——立足文本,依托逻辑.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2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第5部分 论述类阅读 课时48 准确依文推断——立足文本,依托逻辑.docx
文档介绍:
学案48 准确依文推断
——立足文本,依托逻辑
课堂讲义
复****任务 1.继续训练用圈点勾画法整体把握全文的阅读技能。2.掌握信息推断题的“三看”之法。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题干表述(第3题)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全国甲、乙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
概括推断内容信息
①主要考查依据文本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和推断。
②试题难度稍大。
2019-2020全国Ⅰ、Ⅱ、Ⅲ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整体把握,体验真题
(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
“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整体把握(约5分钟)
在圈点勾画批注的基础上,填出全文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②“孝”作为伦理规范和制度的哲理根据 ③现代社会“孝”的内涵会变化,但其“仁爱”精神不会改变
精做试题(约5分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答案 C
解析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曲解文意。由原文第3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可知,社会伦理制度以家庭伦理规范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B项“决定”表述绝对化。原文第2段“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并未言明“(这套)家庭伦理规范”必须是“孝”。同时,“古代社会特有的”表述绝对化。由原文第5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知,“孝”在现代社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