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高频主题2 边塞征战.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2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高频主题2 边塞征战.docx
文档介绍:
1
高频主题2 边塞征战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精彩夺目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里有金戈铁马的豪放,有视死如归的坚强,有壮士怀乡的悲壮,有怨妇思夫的凄凉,有烈士报国的情怀,有建功立业的豪壮,有边塞生活的凄苦,有黄沙大漠的风光。在唐代,很多诗人都写边塞诗。初唐时,杨炯的边塞诗就写得很好。陈子昂的边塞诗更是古朴遒劲,苍凉悲壮。他们的创作对唐代边塞诗的发展、边塞诗派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一、(2021·广东珠海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
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
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
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
2.《唐诗分类绳尺》言此诗“善状物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21·广东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2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①,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②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③。看名王④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⑤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⑥!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当年事:指靖康二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②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讲学。③区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④名王:此指敌方将帅。⑤干羽:干盾和雉羽,都是舞蹈乐具。⑥若为情:何以为情,犹今之“怎么好意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写江淮之间,关塞视野平阔,征尘暗淡,霜风凄紧,凸显荒凉。
B.礼乐之邦已成腥臊之所,耕稼之地变为游牧之乡,对比鲜明,令人心惊。
C.词人不忘杀敌武器,把犀利的词笔直指残暴蹂躏南宋臣民的金国侵略者。
D.中原遗老南望皇帝仪仗、行人忠愤洒泪的神态描写反映了民心之所向。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三、(2021·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5~6题。
水龙吟①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