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21 诗歌鉴赏类答题模式(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语文解密21 诗歌鉴赏类答题模式(分层训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21 诗歌文本阅读(鉴赏类试题)
A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③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③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
B.“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C.“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D.“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
2.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1.D
2.①直抒胸臆。开头两句写因战事不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
②比兴手法。三四两句,既是写景状物,又以此比兴。写山路条条,通往京城,和黄河源头水流千里,最终流向中国腹地,表明征人们始终心系国家的忠诚。
③借景抒情。五至八句,写边境战场凄寒肃杀的景色和烽烟直逼戍楼的紧急场景,表达了边关将士们严阵以待、奋起迎战的决心。
④用典。最后四句,借班超在西域克敌制胜立下功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建功立业的渴望;借李陵战败投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鼓励和宁死不屈的气概,同时也对郭待封这类人的讽刺。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错误,这两句写行军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的浩大声势。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起首两句“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直接抒发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
接着三四两句“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这是使用比兴手法。
然后看五到八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借景抒情,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抒发边关将士的决心。
最后四句,“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这是用典抒情。
在这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秋日送别
骆宾王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
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①。
【注】①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3.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