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3页1.36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6 诗歌鉴赏之形象
诗歌形象的试题是诗歌必考的内容,多在选择题中渗透,也有时单独命制简答题,主要包括物象、人物形象、画面和意境等,指向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科素养的考查。
考向一
人物形象特征
【典例引领】
(2022·甘肃省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
戴复古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号。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
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
“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③④分析,用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见解,忠君爱国,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
【方法技巧】
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
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
【通关训练】
(广东省潮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此诗作于刚在成都草堂定居之时。②“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③“剑阁”“琴台”都是蜀地名,剑阁是出川要道,琴台为成都名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歪歪斜斜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