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8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 解析版
✬题组训练
A组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南浦·春水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释】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1.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
【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②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特色、语言艺术的能力。“炼句”题是艺术技巧的暗考题,首先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一共两问,第一问阐释句子意思,第二问分析所用艺术手法,“炼句”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流红”运用借代手法,“翻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的颜色和湖水的浩渺。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永遇乐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
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懒得。
2.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溶解的金子”,“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描摹景象”指明了答题方向,一般首先考虑描写手法,“哪些”提示了至少两种以上艺术技巧。结合诗句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描摹景象。接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尤其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
3.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以“炼句”形式考查艺术技巧是高考设题的常见方式,结尾句常常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判断手法时注意抒情方式。“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从修辞你上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从抒情方式上看,运用典故抒情。接着调动知识储备,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4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4.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此诗“意格俱好”。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格”好在哪里?
【答案】①首联写“孤云”和“归鸟”的怅望之景,触发颔联抒发的思乡之情;颈联再描绘夕阳余晖之景,引出尾联抒发的年华老去的惆怅;②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对比强烈,层次分明;③整首诗层层递进,有曲尽其意之妙,抒情效果曲折动人。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可知,所谓的“格”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考查的范围是全诗。此类题目灵活性较大,考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原诗,明确每句话的意思,艺术技巧,最后整合归纳概括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