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4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考点讲义
一、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
情感概述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
1.理想道路
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悲喜缘由
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
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表达羁旅愁思,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表达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3.建功报国:这些诗歌尤其在初唐、盛唐、南宋时期较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表达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4.忧国伤时:这类作品往往盛产于在国家由盛转衰的时期。表达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如杜甫的《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的《卖炭翁》;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楼》;表达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5.生活杂感:这些诗歌多抒个人情怀,或触景生情,或幽居自矜,内容往往比较丰富,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